首页 » 198彩官网 » 正文

2021年南京怎么干?十方面重点发力 这些民生利好请查收

  现代快报讯 1月12日上午9点半,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长韩立明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定下了“小目标”,预期性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等。为实现上述目标,南京今年定下了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涉及产业发展、交通出行、住房保障、教育公平、文化繁荣等方方面面。这些民生利好,与你我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

  【预期性目标】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韩立明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委会部署要求,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50 亿美元;全社会研发费用占GDP 比重3.4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定调控目标以内。约束性指标是: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亿元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持续下降。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标,2021年南京将在十个方面重点发力,分别是:

  聚焦落实国家战略,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持续推进“121”战略,加快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

  坚持补短板锻长板并重,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着力夯实“三农”基础,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展现美丽古都更高颜值;

  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快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提高特大城市治理水平;

  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加快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十大方面重点工作,细化出了不少小目标和具体举措。比如,在聚焦落实国家战略,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方面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小米华东总部等400个省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480亿元。实施272个“双百工程”项目,工业投资增长10%左右,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

  在持续推进“121”战略,加快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方面提出,健全科技企业梯次培育矩阵,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1.2万家,独角兽、瞪羚企业总数超过50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以上。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重点培育40家左右高水平新研机构。

  在坚持补短板锻长板并重,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提出,深入实施“链长制”,确保八条重点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重点培育240家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一批“链主”式企业,新增省级以上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15家。

  民生利好请查收,这些变化与你我有关

  十个方面工作不仅为全年发展明确了重点,还传递出了一大波民生利好:建设重大枢纽工程、提升城市通达水平、提高收入水平和就业质量、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许多措施都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力争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实现更大作为。

  建设重大枢纽工程

  开建北沿江高铁、宁芜铁路外绕工程

  推动南沿江铁路、宁淮铁路建设,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宁芜铁路外绕工程,建成宁句城际,推动宁扬、宁马、宁滁等跨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启动宁宣黄城际铁路及禄口机场站高铁枢纽预研、机场三期扩建等前期工作,谋划形成新的综合交通枢纽。续建宁宣、宁合和宁马改扩建等高速公路项目,完善干线公路网。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南京港(002040)总体规划》获批,推进龙潭物流园区等建设,支持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等发展,提升公铁水联运水平。

  提升城市通达水平

  续建10条、开工2条地铁线路

  加强双主城交通联接,续建和燕路、建宁西路等 4 条过江通道,深化锦文路过江通道前期工作。续建 10 条、开工 2 条地铁线路,建成地铁 2 号线西延、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项目,续建红山路―和燕路、机场二通道等快速路项目,实施惠民大道等 6 个重要节点综合改造。加快打通东麒路北延等 22 条跨区域“断头路”,改造小微堵点 15 个以上。建成马群综合换乘中心,主城区新建公共停车场 18 处, 进一步缓解停车难。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改造老旧小区108 个

  以绣花般的功夫绣出品质品味,支持雨花“两桥”及鼓楼、玄武铁北等改造更新和产业升级。实施棚户区改造 200 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 108 个,动态排查整治危房。推进老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做好石榴新村、香林寺沟等片区改造提升。开展 200 条背街小巷整治,实施 20 个小微公共空间改造项目,持续改善城市品质。着力提升垃圾分类水平, 加快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创建 215 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提档升级农路 147 公里

  加强中心镇村建设,推进全域美丽乡村提质扩面,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10 个,建成美丽宜居乡村475 个。推动移风易俗,改善乡村治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建成 700 个自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水阳江干流堤防加固等水利工程,提档升级农路 147 公里,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市。

  系统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

  确保 28 条入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

  持续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深入实施“4+1”环境污染治理工程, 确保 28 条入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推进“百项提升工程”和沿江特色示范工程,高质量打造绿博园、上元门、三桥湿地公园等城市客厅。坚决贯彻长江“十年禁渔”部署,实施“拯救江豚行动”,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开展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实施 10个河道和 15 个暗涵整治提升项目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推动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完成 100 个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治理项目,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巩固“消劣”成果,建设“美丽河湖”。实施 10 个河道和 15 个暗涵整治提升项目,消除建成区污水直排口和污水管网空白区,确保 42 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做好重点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加强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实施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二通道、市污泥处置中心一期等项目,完善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提高执法监管能力。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启动公园城市建设

  启动建设低碳先锋城市,制定碳排放率先达峰行动方案,开展碳中和研究,持续压减煤炭消耗总量, 大力发展新能源,强化能源消费双控管理,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建立全域全要素全覆盖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体系,启动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与确权登记。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启动公园城市建设,加快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规划建设,全市新增造林、沿江修复湿地均完成 2000 亩以上。办好省第十一届园博会。

  注重以文铸城、延续文脉

  启动南京博物馆新馆建设

  编制明外郭保护规划,推进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和小西湖、评事街、浦口老火车站等保护更新。启动南京博物馆新馆建设,加快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二期、石头城遗址公园等建设,建成城墙博物馆新馆,提档升级一批博物馆。保护、传承和利用长江文化、运河文化,稳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实施非遗活化利用代表性项目。推进以文惠民、文旅融合。深化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办好第 30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活动,推进小剧场建设运营,建成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高品质建设栖霞山、老山等景区,创建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旅游总收入达2500 亿元。

  提高收入水平和就业质量

  新增就业参保大专以上人数 30 万

  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分配政策,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零成本”专用场地保障,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 万人次,新增就业参保大专以上人数 30 万,援助就业困难人员 1 万名。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有序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

  完善社保城乡衔接和区域转接机制,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相关工作,探索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办法,推动相关重点群体应保尽保。优化基本医保制度体系,有序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强化孤儿、困境儿童等基本生活保障,推动社会救助向相对贫困家庭延伸,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

  发展公平优质的教育

  新开办义务教育学校 12 所,增加学位 2.8 万个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新开办义务教育学校 12 所,新改扩建幼儿园 30 所,增加学位 2.8 万个。继续推进市属高中外扩和区属高中提升工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强化民办技工院校规范管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推进健康南京建设

  支持新五区创建三甲医院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布局优化,支持新五区创建三甲医院。加强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和绩效考核,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布局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家庭养老床位,推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大力发展托幼服务,争创国家级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办好南京马拉松等赛事。

  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

  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市场化租赁住房 8 万套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一城一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新开工保障房 650 万平方米、竣工 260 万平方米,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 4万套。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租赁住房用地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按需供给,积极盘活存量房源,筹集市场化租赁住房 8 万套。规范租赁住房市场秩序,完善长租房政策,合理调控租金水平。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责任编辑:j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