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消息 近年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主攻方向,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动能,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的深入实施,2019年全省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300832)”)稳中有进,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一、基本情况
(一)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战新产业单位数为743个,比2018年增加18个,其中,新材料产业单位数为163个,增加12个;新能源产业单位数为87个,增加7个;生物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单位数分别为211个和90个,分别各自增加2个。
(二)规模不断壮大。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新产业完成总产值1266.24亿元,比2018年增加22.57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完成总产值为284.94亿元,增加36.42亿元;生物产业完成总产值为432.75亿元,增加29.9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总产值为35.88亿元,增加16.78亿元;数字创意产业完成总产值为45.26亿元,增加0.22亿元。
(三)重点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新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8%。从产业看,受吉利汽车稳定量产的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87.9%,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新产业86.1个百分点;随着全省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陆续形成多个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增速高于全省12.9个百分点;全省充分发挥“接一连二融三”作用,生物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4%,增速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
(四)各市州战新产业发展各具特色。
2019年,从企业数量看,贵阳市、黔南州、遵义市、黔西南州战新产业企业数量较多,分别有197个、138个、109个、76个;从发展规模看,贵阳市、黔南州、安顺市、遵义市战新产业总产值位居前列,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新产业总产值的35.1%、20.5%、10.9%、10.2%;从发展速度看,铜仁市、黔东南州、六盘水市战新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75%、57.7%、15%。
二、面临问题
(一)战新产业发展不够均衡。
2019年,从战新产业企业发展水平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新产业中产值大于5亿元的企业数为50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新产业企业总数的6.7%,产值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新产业总产值一半;而产值小于5亿元的企业数为473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新产业企业总数的63.7%,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新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3.5%。
(二)研发经费不足和科技人才稀缺。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新产业从事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有5874人,占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的17.6%;投入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为23.38亿元,占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19.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新产业总产值的1.8%。研发经费不足和人才缺乏的双重困难,导致企业研发实力较低,无法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同时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一直不强,造成发展后劲与竞争力严重不足。
(三)部分产业在新兴产业中仍处于产业链低端。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新产业企业大多基础薄弱,产业水平较低。一是缺乏核心关键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品中低端智能手机、功能机、手机主板、显示屏等较多,附加值总体较低,利润低,容易被替代。二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缺乏引领性企业,2019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战新完成总产值为71.83亿元,比2018年减少了39.78亿元、下降35.6%。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产品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企业主要生产相对低端的产品,除了产品外形和功能研发外,基本无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心,无法起到引领行业的作用。
三、相关建议
(一)夯实战新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实施信息技术、重大短板装备、关键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基础技术和产品等关键领域,补齐产业短板。打通基础研究成果和产业化应用的堵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针对中美经济摩擦的复杂性长期性,建议常态化动态更新关键工业基础技术、产品清单,建立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的长效机制。二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制造装备等领域加快发展壮大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着力破解区域间产业趋同、同质竞争、产品供应过剩等问题。
(二)打造战新产业发展新生态。
全面推进生产设备联网上云,着力提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发挥省内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开展协同创新,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供应链体系,推动形成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的政策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
一是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保护和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二是多途径引进人才,战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因此,要不断加强战新产业领域内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和利用现有平台扩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与产业发展匹配。(贵州省统计局)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