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 通讯员瞿锦秀)当前,在加快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如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9月6日,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举行第三期智库沙龙,与会学者聚焦这一问题,以“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主题,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城镇发展与乡村振兴等视角展开探讨。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认为,一体化与高质量犹如长三角发展的双轮。一体化是比协同、协调要求更高的区域发展阶段,是长三角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高质量发展,重在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推进高质量创新,推动高水平开放和强化高效协同。当前,必须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瞄准“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更好的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社会发展组组长傅晓提出,长三角地区应构筑双循环格局,推动发展动力转换。他表示,金融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必须以创新为主题,立足长远,回归本源,避虚就实。以创新链金融、产业链金融、生态链金融、智慧链金融、供应链金融为主要方向,坚持大中小微企业并重,坚持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并重,围绕一极三区一高地的定位全面发力,着力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带领全国冲出重围,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徐长乐表示,区域经济的特色在联合,优势在整体,联合是它的核心。三省一市要各扬所长、错位发展,但同时也要积极发挥上海的“龙头”牵引作用、构建区域统一市场的主导作用、推进区域经济技术协作的带动作用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作用。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徐宁提出,当前长三角主要城市科技研发投入、资源配置等稳步增长,但三省一市差异较明显,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结构特征。要从区域空间、创新主体、创新环节耦合三个方面发力,加大跨区域和官产学之间的研发协同,盘活创新要素,实现产业创新一体化。
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应朝着“农业4.0”模式转变,朝着绿色、科技、精品农业的方向发展,使之成为长三角经济新的增长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应改变原有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模式,利用制造业的优势,形成横向联系的产业集群,成为国内产业循环的龙头区域;长三角绿色生态廊道的建设不容忽视,应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项目库;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应注重城市发展的内涵和品质,提升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质量。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