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8彩注册 » 正文

198彩注册主管_南川: “造血”扶贫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0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刘敏)围绕“3+1”特色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重庆市南川区围绕“3+1”特色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扶贫项目,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家家有收入,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靠山吃山 村村户户有致富产业

  4月6日,金山镇院星村满山遍野的李树正长出嫩绿的新叶,树林里,村民忙着翻地、打窝、栽种中药材苗。院星村这片老李树开始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年,公司接管这片李子林后,首次尝试在林下栽种中药材,增加村民收入。”重庆瀚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徐建说,院星村有李树4000亩,也因此得名“李子村”,是当地村民的支柱产业,家家户户都种李子,多的有十五六亩,少的有一两亩。因为生长在阳光好、海拔高的金佛山南坡,李子品质和口感都不错,院星李子在周边小有名气。

  但随着新品种李子的崛起,院星李子逐渐没落,村民守着“金山”却受穷。今年,该村被纳入扶贫督战村后,提出重振李子产业,引进重庆濣实农业发展公司“代管”,在林下套种中药材白术。

  去年,该公司已在金山镇其他村套种成功,李子产量不降反增,白术亩产鲜货可达500~1000斤,按最低2元/斤,每亩可增收1000元。今年,该村试行套种面积500亩,除了套种白术,还要套种桔梗、苦参、淫羊藿等中药材,增加村民收入。对于没有纳入公司试种的李子林,村民可自己套种中药材,公司提供苗子、技术指导、负责联系销路,确保村民种得出、卖得掉、能增收。

  同时,政府还给每户贫困户免费发30只鸡苗,进行林下养殖,一份地增加三份收入。思路一变增收路宽,院星村1组贫困户郑德友算了一下增收账:李子+中药材+养鸡三项收入加起来,他家8亩李子树每年可增收上万元,自己再打点零工,每年能够稳稳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南川区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的重要抓手,实施产业项目、龙头企业带动、技术指导三个“到村到户”,全区40个贫困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5个,引导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中蜂、猪牛羊、水稻、特色经果等种养产业,一对一配备产业指导员8060名,安排165家农业经营主体与村社对接收购农产品,基本实现贫困村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家家有产业指导员,提升产业扶贫实效。

  产销衔接 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乙方自愿将其自产农副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家畜(禽)、粮油、水稻、蔬菜、方竹笋等,通过甲方‘千村集’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按月据实结算,并按110%的价格进行托底……”近日,重庆澣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与院星村多位贫困户签订购销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贫困户家种植的蔬菜、水果和养殖的土鸡鸭等都可以交给公司销售,公司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不仅解决贫困户农产品卖难,还让这些土货卖出好价钱,这一举措让院星村4组贫困户赵孝勤很是高兴。

  今年49岁的赵孝勤因孩子上学和丈夫患病致贫,当地政府给她在集镇学校找了一份做饭的工作,顺带照顾孩子上学,丈夫在家里喂养20多只鸡鸭,管护3亩多李子,贴补家用。“以前,自家喂养的鸡鸭和土鸡蛋等,我们都是低价卖给商贩,价格上有些吃亏,现在有电商平台上门收购,不愁销,每年还可多卖几百、上千元,求之不得。”

  在院星村,几乎家家户户养殖鸡鸭,种植有李子和方竹笋,这些生态、绿色的“土货”,因受交通条件限制、市场信息不畅等因素制约,不少农产品“藏在深山人未识”。

  “千村集”就是该村引进的一家农业公司合作的电商平台,它将全村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打造后,再通过这一平台销往全国,不仅让院星村所有的农产品能够卖得出,还要卖得远、卖得好。

  不止院星村,事实上,“运不出、卖不掉、价不高”是不少贫困村社农产品在销售环节上的共同烦恼。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南川区加快推动贫困村社农产品产销对接,采取线上+线下同时发力,线上建成京东商城“中国特产南川馆”“淘宝特色中国南川馆”淘乡村等多个电商平台,线下建成特色农产品及旅游产品展示销售店5个、电商服务站点300余个、天猫优品站点4个,网销农产品收入达1亿元。

  同时,南川区动员机关食堂、宾馆饭店定点、定向、定量购买贫困村和贫困户农副产品,区内32家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生产销售定点企业,并通过举办“天猫助贫惠民”“农民丰收节”“金佛山采笋节”等系列消费扶贫活中,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题,真正让这些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卖得出、卖得好、能增收。

  利益联结 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近日,63岁的院星村贫困户陈秀英在自家李子林里找到一份工作,负责给李树翻地、除草,每天能收入100元,这让她工作起来有了很大的干劲。

  “以前光靠卖李子,收益并不高,今年不一样了。”陈秀英喜笑颜开地说起今年李子林的变化。院星村有4000亩李子林,但都是农户分散种植,因管理技术跟不上,李子产量低、品质不高。去年受天气影响,陈秀英5亩的李子树颗粒无收。

  这样的情况,在今年开始有了转变,院星村引进一家农业公司成为新“管家”,带领村民发展。该公司与村民签订李子产业发展经营合作协议,村民如自愿把李子林交给农业公司统一“托管”,由公司派专业人员对李子树进行升级改造、日常管护、发展规划、包装销售等,并开展培训提供技术指导,负责不低于市场价的保底价收购。也就是说,村民不用自己管护,不用自己卖李子,一样有收益,还可去李子林打工挣钱。

  这样的好事是不是天上掉馅饼呢?肯定不是。那么,村民的收益从哪儿来?村民把李子林交给公司托管,相当于用土地和李子树入股,可以获得3份收入:第一,自家李子林里李子收益的20%归村民所有;第二,每年林下套种中药材收入的20%也归村民;第三,村民可以在李子林和中药材管护上实现务工。

  两个20%的收益是不是比原来还少呢?“不会,公司管理后,李子品质和产量比原来大大提高,总收益翻倍提高,算下来村民收益只会增不会降。”金山镇有关负责人说,这种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新尝试,它不仅解决村民缺技术、缺劳力问题,还解决村民销售难、品牌打造难等难题,提升李子品质和产量,让老李树重新焕发新生机。

  果然,这种新模式很受村民欢迎,他们踊跃加入。目前,该村已有近100户村民签订李子林合作协议,包括39户贫困户。

  统计数据显示,南川区贫困群体中,有不少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如何为这些人提供产业兜底保障,让他们从中受益?南川区的做法是:建立扶贫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因户施策,对不同的贫困户群体采取不同的举措。

  首先是扶持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种植给予贫困户每亩300~3000元不等的补助资金,养殖给予每个单位个体200~1000元不等的补助资金;其次是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贫困村发展产业,对到贫困村新建种植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且吸纳贫困户就业以项目形式给予重点支持,电商平台购销贫困户农副产品的,按交易额的10%给予补助;第三是鼓励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对流转贫困户土地发展产业基地或加工基地,一次性给予每亩100元流转费补贴,对吸纳贫困户务工的,按照其兑付给贫困户工资总额的10%给予补助,对负责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的,补助标准提高10%,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拓宽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渠道,让贫困群众能够实现稳定增收。

  黄连卖得好 主动摘下贫困帽

  “我不当贫困户了,感觉自己说话都有底气了。”4月2日,说起曾是贫困户,山王坪镇庙坝村2组贫困户何代云感觉有些“不光彩”,他早在去年就主动申请放弃当贫困户。在该村9户贫困户中,何代云家条件不算最好的,他为何要放弃当贫困户呢?

  “现在有了这个产业,只要勤劳肯干,致富是迟早的事。”何代云指着一大片黄连,满怀信心地说。他和妻子正在栽种黄连苗,准备扩大规模。今年56岁的何代云和妻子都是勤快人,早年因两个孩子上学致贫。那时,大女儿上大学,小女儿上高中,每年学费至少要3万多元,家里负担较重。

  孩子上学的那几年,何代云和妻子因要照顾孩子上学,一直没有外出打工,家里收入主要靠种黄连,常年保持黄连种植面积10亩。尽管何代云和妻子不怕吃苦,起早摸黑种黄连,但因为黄连要5年以上才能收获,每年能够有收成的黄连仅2亩左右。“当时,黄连价格低迷,仅卖到20多元一斤,一年的收入全部用作娃儿学费,还入不敷出,生活很艰难。”何代云说。因此,他家也成为贫困户。

  每年7月至10月是庙坝村黄连收获的季节,村里人通常都会存着黄连等好价格再卖,可何代云不敢存,因为9月就是交学费的日子,如果黄连没有卖出去,学费就没有着落。“有一次,我也想存着黄连,等价格高一点再卖,多挣点学费,没想到原本25元一斤的黄连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跌到17元一斤,差点连两个孩子的学费都没有凑齐。”何代云说,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存过黄连。

  何代云被纳入建卡贫困户后,享受到了政策的扶持,女儿申请到了每年6000元的助学金,加上连续4年获得奖学金,让家里负担减轻了不少。2017年,他还通过小额贷款贷了5万元,用于扩大自家的黄连种植规模。

  去年,他家卖了400多公斤黄连,价格卖到120元/公斤,获得48000元收入,加上他养鸡鸭以及山上采笋等,收入也有5万多元。如今,他的两个女儿都已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家里负担一下减轻了。

  “我们家里收入在村里不算高,但也够日常开支了,况且地里种的黄连就像‘绿色银行’,每年都有进账,只要管理好,‘两不愁三保障’是没得问题的。”何代云笑着说。除了家里经济条件变好,何代云不想当贫困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是一名党员,不想拖后腿,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以前要供两个娃儿上学,负担重,成为贫困户是没办法,现在娃儿毕业了,产业也发展壮大了,家里条件改变了,再当贫困户就不好了。”何代云说。


同花顺上线「疫情地图」
点击查看:新型肺炎疫情实时动态地图>>>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责任编辑:l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