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气晴好 农民戴口罩春耕
2月18日,广西多地天气晴好。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新建村农民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趁着天气良好,戴上口罩,纷纷翻犁地块,抓紧春耕备耕工作。
新华社杭州2月19日电 题:复工迟叠加用工难“怎么破”?——来自用工大省浙江的报告
新华社记者商意盈、李平、唐弢
受疫情影响,用工短缺成为企业复工后的一个难题。用包车、专列“跨过半个中国去接你”,创新推出“共享员工”,开辟“就业直通车”……在用工大省浙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各类缓解用工难的硬招实招不断,企业复工复产紧锣密鼓推进。
“复工潮”凸显用工难题
“企业刚复工,现在最大的困难是老工人回不来,新工人招不到,工资加倍也没用。”17日,杭州一家纺织厂老板袁军看着复工统计表,面露愁容。
袁军告诉记者,目前缺四五百名操作工、安装工等一线工人,这些岗位的工人60%来自贵州、江西等省份,什么时候能返工还不确定。“纺织生产是流水线,少了一个工种就做不了,我们也只能干着急。”
受疫情影响推迟开工的企业目前正在迎来“复工潮”,如何让员工到岗成了他们迫在眉睫的难题。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年生产保温杯3000万个,现在一线工人到岗率低,导致企业未进入实质生产阶段。“我们企业有1300人,到岗的一线工人只有100人左右,产能完全上不去。”公司总经理吕峥健说。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复工推迟打乱了招工节奏,一些疫情较重地区采取了区域封闭、交通管制和出行限制等措施导致返程难,不少用工地区均出现了招工难现象。
以浙江省东阳市为例,该市初步统计需要6.6万名外来务工人员才能满足企业开工生产,但截至17日,只有7000多名务工人员从各省陆续回来复工。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务工人员汪纪飞说,按往年,他和80名工友正月初八就回浙江东阳上班了。受疫情影响,他们可能要20日左右才能回去。汪纪飞说,受疫情影响,他们村300多名在苏浙沪等省市务工的村民,目前出去的只有10%左右。
“复工之战”各显神通
地理阻隔和交通管控给企业复工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在确保疫情可控前提下,让员工及时返工,这场“抗疫”之下的“复工之战”,也在浙江各地“各显神通”下悄然开打。
“公司包了5辆大巴,把外地的110名员工接了回来。”17日下午,在浙江德清浙江三星新材(603578)股份有限公司内,车间主任张创业比对着复工人员名册,稍稍松了口气。
在杭州,一趟趟复工列车相继驶来。为了降低返程运输的疫情传播风险,杭州市政府和相关企业对疫情相对平稳、来杭就业人员集中的河南、四川、贵州等省市的部分地区,申请开行外地务工人员返程专列。16日晚,载有近300名贵州籍复工乘客的第一趟“定制专列”到达杭州东站。
据浙江省人社厅统计,截至16日,各地通过包车、专列等形式累计已接返员工13000多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的浙江用工紧张局面。
除了外部招引,浙江还积极尝试网上“就业直通车”“挖掘内潜”等创新方式。“我们首批有60多名原本在餐饮企业上班的员工马上就能到工厂流水线、包装线等新岗位上工作了。”嘉兴市九源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森说。
借力餐厅服务员、景区售票员“闲着慌”,破解工业企业“用工荒”。在浙江金华,开了十几年黄牛面馆的刘萍,通过体检、培训关,成为新区“美鑫防护”一名生产口罩的新“打工妹”。美鑫防护总经理郑文星说:“我们现在机器满负荷运行。‘共享员工’主要从事包装等简单工作,他们的加盟对我们支持很大。”
此外,为鼓励企业扩大招工规模,浙江一些地方政府还拿出“真金白银”给企业纾困。湖州对企业新招员工,给予1000元每人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宁波规定,疫情解除后当月,企业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较上年同期每新增1人,按500元/人标准补助企业。
有序复工要硬招也要巧招
“有序复工要硬招也要巧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破解用工荒一方面要加强各地政策导向协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用工大县与劳务大县之间的点对点劳务对接。
浙江省永康市人社局副局长王海说,在做好防疫前提下,建议劳务用工大县(市、区)利用大数据手段,在更大范围精准筛查出低疫情风险区的劳务输出大县名单,并建立起健康检测互认工作机制,工人在体检合格后实现“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直达返岗。
还有专家建议,借鉴“共享员工”做法,建议政府与大型平台企业共同搭建共享就业信息平台,围绕就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岗位共享信息、职业资格培训、相关认证等提供一站式在线平台。让用工信息快速同步,让不同企业、不同技能劳动者可以快速匹配到适合的岗位,这样整个运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升。
“我们还希望政府以县为单位划定重点疫区,对非重点疫区乘坐火车返回的务工人员,如需隔离的,隔离费用也由政府与企业共担,以减轻企业压力。同时,在防疫物资采购配给方面,能为企业提供便利。”多家受访企业负责人说。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