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8彩注册 » 正文

安徽合肥:迎难而上 “抢”字当头

  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在合肥举行,标志着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入全面启动建设阶段。安徽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上,合肥占据“半壁江山”。

  “抢抓自贸试验区机遇,我们将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朱胜利介绍,合肥将积极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电商等产业,努力把合肥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

  “抢”,是合肥今年最亮的关键词。抢战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抢速度,争分夺秒抗击百年不遇特大汛情。现如今,合肥迎难而上,正抢抓机遇决战经济发展主战场,向“提质提效突破万亿”的目标发起强势冲刺。

  抢抓新效能 提升软实力

  在合肥,常住人口每8人中就有一位创业者,创新创业活力强劲。为什么选择合肥?营商环境是最大的定心丸。

  发展的比拼看项目,项目的集聚靠环境。合肥改作风抓效能,提升软实力,用良好的作风和环境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抓效能必先改作风,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

  9月18日,合肥有5人因违反效能建设四类典型问题被安排到基层接受再教育,锤炼新作风。

  从6月23日合肥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暨经济形势分析调度会以来,合肥市多举措激发“新状态”,开展工作效率大提升集中行动,狠抓市直机关效能建设,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在持续加大明查暗访频次和力度的同时,对违反效能纪律的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将他们安排到交警部门协助维护交通秩序,使其在一线感受辛苦,锤炼作风。

  “合肥将效能建设与工作效率、行政效率结合起来,大力整治机关干部的‘散、慢、假、庸、懒’等作风问题,培养爱学习、勤调研、善管理、能创新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用起来,让纪律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合肥市效能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狠抓效能建设,改变的是“机关工作作风”这个“表”,为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能力、改善营商环境”这个“里”。

  合肥擦亮营商环境这个金字招牌,对标对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国际国内前沿水平,打造合肥创优营商环境3.0版。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真正“放得开”,共上线政务服务事项13.76万项,其中网上可办事项13.67万项,占全部事项的99.39%;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管得住”;创新政务服务举措,真心“服务好”;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自助办”,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上网”“联通”,打造企业开办智能审批“合肥模式”,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目前,合肥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率达95%以上,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营商环境指数名列全国第14位,被国务院评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非常高”的7个城市之一。

  抢抓新经济 追求高质量

  一分钟,合肥可以下线434块液晶显示屏,这是发生在全球领先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中的一幕,折射出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勃勃生机。一分钟的背后,是合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芯屏器合”(“芯”指芯片产业,“屏”指平板显示产业,“器”指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合”指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集终生智”(“集”指集成电路,“终”指智能家居、汽车等消费终端产品,“生”即生物医药,“智”指与工信部共建的“中国声谷”以及以科大讯飞(002230)、华米科技等为代表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全力打造“产业地标”结出的硕果。

  2006年,合肥主动向京东方伸出橄榄枝,拿出全年财政的80%让“中国屏”完成了“合肥造”。

  在晶合集成的展示大厅,一块“中国芯合肥造”的牌匾悬挂在最醒目的位置,“合肥芯”闪耀国际舞台。

  “我们瞄准了新一代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新技术,聚焦国家战略产业,以重大产业项目为牵引,全链条布局战新产业(300832)(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芯屏器合’产业规模。”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能进一步带动城市产业能级跃升,也为合肥在更长时期有更高水平更好效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步步夯实产业基础,在产业竞争的主舞台上,合肥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发展大格局——

  合肥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入选数位居全国城市第4位、省会城市第2位。

  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把沙子变成玻璃,再由玻璃衍生出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是国内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

  集成电路产业构建了从材料、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人工智能产业初步构建了从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到智能终端及行业应用的全产业生态体系。

  数据显示,仅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3个集群,合肥就累计实施项目超420个,总投资超4400亿元。2020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贡献超50%。

  产业抢滩布局,如何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前不久,合肥市的主要领导们多了一个新身份:产业链链长。合肥正式启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聚焦12个重点产业,由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需要粘合度极强的产业链作为支撑,‘链长制’恰恰是一个很有效的粘合剂,能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有效融合。”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林点赞“链长制”这一新举措。

  “链长制是发挥独特制度优势、高效应对疫情冲击的有力一招。”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链长制”的推行,总体上是要解决产业链发展中规划制定、产业措施优化,以及产业重点项目和企业面临的问题,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到每一个产业链中,就是要求绘制一张产业链发展的“全景图”,制定一张产业链推进的“任务表”,围绕蓝图绘到底,盯着任务干到底。

  抢抓新机遇 打好创新牌

  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合肥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标志着在扩大改革开放方面,合肥又迎来跨越发展的“高光时刻”。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自贸区、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等重大红利释放,首批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专项债券等国家层面“真金白银”支持政策在合肥落地,合肥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抓好新机遇,谋划新飞跃,关键用好“创新牌”。创新是合肥最靓丽的名片,也是最鲜明的城市气质。作为第二个获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在生态优美的科学岛布局建设12平方公里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目前已建成3个大装置,在建3个、预研3个,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坚持“科创+产业”同频共振、良性互动,与中科大、中科院物质院、清华、哈工大等大学大院大所共建26个创新研发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让更多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科技之光点燃科技策源新供给。

  在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方面,合肥全力做好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工作,高水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构筑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强磁场”。

  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区方面,合肥将充分发挥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打造示范标杆,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信心和勇气,把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者,机遇总是属于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者。

  合肥,正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先人一步谋发展,快人一步抢机遇,胜人一筹抓落实,不负时代的重任、群众的期待。

  遥远不远,未来已来!今年前八个月,合肥规上工业、限上消费和投资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3%、2.2%、1.6%。在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中表现亮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升至第1位,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稳居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回升。

  万亿合肥,指日可待!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责任编辑:c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