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8彩官网 » 正文

从“无忧城”到“无忧地” 汶川文旅发展之路再升级

  8月27日,“一年看变化”天府旅游名县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一年来,汶川如何巩固提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汶川县委书记张通荣表示,汶川当自强,不负国人恩。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一年后,汶川展现了从“无忧城”到“无忧地”的跃升。

  汶川去年获评天府旅游名县,算是一匹“黑马”。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汶川县是如何规划的?张通荣:汶川当自强,不负国人恩。汶川能够成功获评天府旅游名县,有灾后重建来自全国的力量,有脱贫攻坚来自对口援助的力量,有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汶川发展的社会力量,更有汶川老百姓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力量,这几个力量汇聚在一起才有了汶川的这块“名县”招牌。

  在这场新时代旅游发展“大会战”中,汶川没有将“天府旅游名县”作为招牌来看,而是作为汶川旅游的“发展路径”来看。

  改变的价值在于推动转型,转型的决定因素在于人民的奋斗精神,汶川人上路了。经过灾后重建,汶川人民有了好房子、好身子、好日子,老百姓自发地有了搞旅游的想法。因应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向前推动,因应灾后产业转型,也回应老百姓的期待,我们提出了汶川灾后重建发展的一个新思路:“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

  汶川按照“+旅游”的发展思路,修路的时候考虑“交通+旅游”,绿道该怎么修、绿化该怎么做;在做文化的时候,不会就文化而做文化,坚持“文化+旅游”;做农业产业布局和第三产业,都将“+旅游”真正做实。“+”号放前放后会使它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因为仅仅一个旅游部门带动不了整个产业门类。

  第一阶段我们提出要发展康养,但概念太大、太宏观了。第二阶段做生态旅游,外界还是觉得是个泛化的概念。第三阶段我们提出要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呈现给全国人民一个慢生活度假区,创建以“无忧地·慢生活”为内涵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战役,便在汶川正式打响。康养经济规划、康养旅游标准、康养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康养产业业态布局、文旅项目攻坚年的奋斗历程由此书写在了汶川大地。

  汶川南涝北旱,南边是以川西文化为主,北边是以羌文化为主,硬把这些差异很大的东西拉在一块儿是不可能的,资源也不允许。因此,我们就在南边建生态颐养目的地,北边建特色体验目的地。

  我们连续四年把旅游作为主题年。2017年是康养旅游经济的规划和标准制定年;2018年是康养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年;2019年是康养旅游经济业态布局年;2020年是文旅项目攻坚年。汶川获评首批天府旅游名县,是国家制度优势支撑下,汶川人民奋斗出来的。

  2019年,汶川接待游客627.78万人次,旅游收入28.7亿元,旅游从业人员2万多人,旅游业对GDP的贡献达到了17%。2019年老百姓人均收入1.4万多元,旅游的直接贡献有38%。

  汶川连续几年紧盯旅游去做,天府旅游名县实至名归,也给老百姓未来的生活增添了更多希望。

  汶川被命名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过去一年时间了,这一年汶川旅游都有哪些变化?

  张通荣:一年来,汶川付出多收获也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保持56.85%,高出全省平均值18%、高出全国平均值33%,岷江流域出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II类标准,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全省排名第八。加快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建设,完成造林1万余亩、建设绿道40公里,特色竹景观带初步建成。水磨镇荣获“省级森林小镇”“熊猫生态小镇”称号。县域经济不断壮大,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64亿元,增长6.2%;实现旅游总收入28.7亿元,增长14.9%;游客接待627.78万人次,增长11.5%;“汶川三宝”通过旅游带动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汶川甜樱桃”成功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大土司黑茶”等旅游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家国情怀培训经济”不断增长,映秀镇“七村一社区”集体经济分红达160万元。城乡融合不断推进,坚持“小巧玲珑·精美精致”的城镇建设方略,建成“智慧城市”展示系统、县城出入口文化广场,完成健康绿道8.5公里,无忧·红轮桥、无忧·玉轮桥遥相呼应,全县居民健康状况综合得分91.23分,总体幸福感得分90.26分。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积极融入天府旅游名县文旅发展联盟、大九寨·大熊猫·大遗址·大茶马古道联盟,与省博物院和三星堆、金沙遗址、武侯祠博物馆建立“古蜀文明·溯源联盟”,实现合作共赢。与清华大学、中央民大附中、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等院校合作,为文旅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来汶投资兴业,与紫坪铺开发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7个,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4亿元。组建汶川星禹文化公司,创新举办熊猫O2生态音乐季;盘活经营性国有资产,引进青山文化旅游公司开发萝卜寨景区;利用原映秀客运中心闲置地块,开发“熊猫思泉”山泉水。内部形象不断提升,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1+3+N”新机制,在各镇成立旅游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旅游、文明旅游宣传活动,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旅游秩序。推进“文明四风”“感恩情怀培育”“三恩教育”,开设“无忧·时间银行”,搭建爱心服务新平台,引导干部群众争做勤劳、善良、感恩的汶川人,汶川旅游安全期待度、旅游便捷期待度、旅游体验期待度、旅游服务期待度全面提升。

  说到最重要的变化,不得不提汶川对于产业的培育。原来汶川的产业是以工业为主。天府旅游名县与我们的灾后重建有关联,更与老百姓现在的旅游有关联。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重庆作为汶川旅游客源的大市场,老百姓也看到了机遇,将未来的希望聚焦到了这两个大市场,整个产业就跟着成都和重庆客源市场在布局。我认为,汶川要成为成都和重庆的卫星城市,而且是众多卫星城里最闪亮的那一颗。

  我们注意到,今年汶川将“无忧城”的提法扩展为“无忧地”,请问这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无忧地”和“无忧城”比起来更加注重哪些方面的东西?

  张通荣:从汉武帝设置汶山郡,到蜀汉大将姜维在此驻防,从红军长征精神的播撒,到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根植,在2200年的郡县史上,汶川这片土地虽然历经磨难、饱经沧桑,但依旧欣欣向荣、生生不息,这座“无忧城”岿然挺立在岷江之畔。

  按照省委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州委“支持汶川建设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地”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汶川提出高质量创建以“乐活、环保、休闲、养生、静居”为内涵的“无忧地·慢生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目标。

  汶川因大地震而出名,很多人到汶川旅游的时候,第一个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从一个曾经发生过大灾难的地方变成“无忧地”,要解决的问题是非常系统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整个交通系统的安全、整个地质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产业安全,要“四位一体”构建汶川整个“大安全”,而不是局部的安全。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要提供无忧的环境、无忧的服务,有无忧的文化,更有无忧的产品。所以,从“四位一体”来构建的“无忧地”,不是一个小小“无忧城”所能概括的。总而言之,“无忧地”就是要让生在汶川的人、关心汶川的人、来到汶川的人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住得无忧、行得无忧、吃得无忧、购得无忧、玩得无忧,从而达到心情无忧,实现全身心放松,以体验的方式感悟美好生活的汶川年华,达到生命康健、体能恢复的目的。

  汶川交通便捷,是阿坝州的门户,也是进出阿坝州的咽喉要塞,这对汶川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优势条件,同时也对旅游目的地打造构成了明显的挑战,汶川是如何发挥优势、避免不足、开展好旅游目的地建设的?

  张通荣:“天府三九大、汶川总关情”,在全州“九大旅游品牌”中,我们虽然没有像九寨和黄龙那样的知名景区,但我们更用心,就像刚才提到的,“汶川当自强,不负国人恩”。我们给全中国人民,包括重庆和成都特大城市的游客提供有温度的服务,让他们到了汶川慢生活度假区以后,能够从农产品、旅游产品,以及讲信用、讲品质的服务中感受到“回馈”。让所有到了汶川的人都能感受到,汶川人的心跳跟国人的心跳是一样的。

  汶川独占“大地震遗址、大禹故里、大熊猫”三席,也让汶川旅游在整个四川大旅游市场中持续发出“三束光”,即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标注的家国情怀之光,大禹精神、古羌文化标注的历史文化之光,熊猫家园标注的生态文明之光。可以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汶川优势独特、大有可为,必将在新一轮旅游发展中抢占先机。汶川将全面融入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建设,以全域旅游为抓手,牢牢把握“乐活、环保、休闲、养生、静居”十字内涵,在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致力于把汶川建设成为成渝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无忧地·慢生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汶川旅游将来的发展蓝图,或者说方向是什么?

  张通荣:在充分分析汶川优劣势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建设“无忧地、慢生活”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培训经济、康养经济布局,以及特色体验、特质服务,让人留下来、慢下来、住下来。这个发展过程中,既要有游客的感受,更要有我们民众的感受,这才是造福的举措。

  未来我们将坚持聚焦“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康养汶川”形象定位,在发展理念上积极创新,启动《汶川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提升工作,推进与县域各专项规划有机融合,实现全方位统筹衔接。在“两大目的地·两大内环线”布局上力求突破,承接落实《汶川县天府旅游名县提升行动计划》,实现乡村景区化、城市景区化、园区景区化。在“+旅游”上丰富载体,大力发展文化、乡村、体育、研学等方面旅游,实现全产业融合发展;在基础配套上筑牢根基,推进“文旅攻坚项目年”建设,全面开展全域旅游环境整治行动,实现全要素提升服务,提供“四个巴适”(即游客吃得巴适、住得巴适、行走得巴适、玩得巴适),做好五个“+旅游”文章(即文化+、体育+、农业+、林业+、交通+),确保在新一轮的旅游发展中抢占先机;在宣传营销上推陈出新,创新使用新旧媒体信息传播机制,扩大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友好市县等区域合作,实现全角度精准营销。

  您认为汶川“无忧地·慢生活”的打造中体现出了汶川人的哪些价值观,或者说有着汶川人的什么精神?

  张通荣:汶川是特殊而又饱含大爱的地方,汶川人的内心都浸润着春雨般的爱心。当你来到汶川,能看到老百姓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向游客和更多的人分享汶川“爱的故事”,让来汶川的人体味“爱的味道”,感受到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崭新汶川、一个懂得感恩和充满爱心的汶川,感受到我们生活在非常幸福的国度和一个充满爱的国家,感受到汶川干部群众面对未来的自信和坚毅。

  做一个勤劳、善良、感恩的汶川人,是汶川人的价值观。2018年,汶川在全国率先发布“熊猫指数”,全县居民健康状况综合得分91.76分、居民总体幸福感得分89.87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真实感受和深情呼唤,一定可以把我们汶川的爱带向全国、带向全世界。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一种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浓缩在两句话中――“汶川当自强,不负国人恩。”汶川把手足之间的恩情、把国家给予我们的恩情、把这个社会制度给予我们的恩情、把共产党给予我们的恩情,转化为老百姓内心世界最真诚的感受,然后回馈给社会。(吴晓、于苑晶)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责任编辑:cdl